導讀: 司徒美堂是傑出的愛國華僑領袖,17歲加入洪門致公堂,成為洪門的重要領袖之一,是美洲洪門組織的著名領導人,也是致公黨創始人之一,他的後半生生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的歷史篇章。司徒美堂是洪門(天地會)的重要人物,也是華僑歷史上的傳奇人物。
2018年是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也是司徒美堂誕辰150周年,我們懷念這一位洪門老人,也更加明晰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所帶來的歷史成就。
1.司徒美堂救亡圖存的革命道路上和中國共產黨的接觸
▲司徒美堂
司徒美堂,字基讚,廣東開平人。他年少時赴美,加入洪門。1904年認識孫中山先生之後,他創立“安良總堂”,籌款助餉,積極支持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時期,他改組美洲洪門致公黨為中國美洲洪門致公黨,募捐資金致力於抗日救亡運動。
1932 年1 月28 日,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點起戰火。駐上海的十九路軍在全國人民抗戰熱潮的推動下,奮起抵抗。司徒美堂在獲悉十九路軍英勇殺敵消息後,立即在紐約安良堂主持幹事會,作出三項決定:一、以致公黨(堂)名義呼籲支持堅守在上海的十九路軍;二、迅速成立洪門籌餉機構,發動募捐; 三、組織華僑青年參加聯合救國運動。4 月,司徒美堂又親自率團攜帶捐款和捐贈物資到上海慰問十九軍。
在團結流亡海外的愛國人士方麵:1934年,司徒美堂全程安排蔡廷鍇赴美訪問的安全工作;1936年司徒美堂發動僑團熱烈歡迎主張抗日的楊虎城、馮玉祥、陶行知等赴美。
司徒美堂為代表的一係列致公黨(堂)的愛國之心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認可,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將致公堂(黨)列入中國“願意參加抗日救國事業的各黨派、各團體”之中。
1941 年12 月初,司徒美堂被國民政府聘為華僑參政員,回國參加重慶的“國民參政會”。1942 年1 月,司徒美堂到達重慶,中共駐重慶辦事處為他舉行了歡迎大會,會上周恩來介紹了延安解放區和各抗日民主根據地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和堅持進步的情況,使司徒美堂對祖國的抗戰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中國共產黨有了較深的印象。司徒美堂在重慶期間,中共南方局的同誌向他建議:“中國致公黨是華僑愛國力量的一個有基礎的組織。恢複致公黨的活動,對華僑活動有一定影響” 。這使他深信,隻有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力量才能救中國,同時也感到很有必要恢複海外致公黨組織,團結和發動華僑抗日。
2.司徒美堂組黨參政道路的探索失敗以及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組織成立華僑政黨參政議政一直都是司徒美堂的心願,鑒於各種因素一直未能完全如願,中國致公黨發展於海外,在香港成長,但始終未能在當時的國內政治中取得合法的政黨身份。
1945 年3 月12 日,在司徒美堂等人的倡議下,美洲洪門致公堂在紐約市召開“美洲洪門懇親大會”,決定成立“中國洪門致公黨”。1946 年初,司徒美堂率中國洪門致公黨代表團回國,一是參加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團到達國內時,政治協商會議已經結束,故未能就此開展活動), 二是在上海召開五洲洪門懇親大會,進一步組織一個五洲統一的中國洪門致公黨,以便代表海外華僑參與國是。代表團回國前,司徒美堂分別致電中共、民盟和蔣介石政府,中共和民盟當即表示歡迎,國民黨蔣介石政府不予答複,之後斷然拒絕司徒美堂組建中國洪門致公黨的要求。6月23日,司徒美堂應中共代表周恩來邀請,前往南京梅園新村30號,周恩來、董必武和司徒美堂進行了親切交談。周恩來又代表中共兩次到司徒美堂寓所,與他促膝交談,使司徒美堂對中國的形勢和前途,對中共的主張和蔣介石政府為爭奪抗戰勝利成果而製造摩擦、挑起事端的本質所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第3屆世界洪門懇親大會
在逐步看清了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真實麵目之後,在1947 年7 月,司徒美堂發表“脫離民治黨聲明”。自此,司徒美堂重組華僑政黨的活動最終告敗。但他在鬥爭的實踐中,吸取了重要的經驗教訓,認清了形勢,思想政治上不斷進步,開始了他一生的重大轉變。
1947 年,人民解放軍大舉南下,解放戰爭勢如破竹,取得節節勝利。1948 年1 月22 日,司徒美堂致電中共毛主席、周副主席、朱總司令、彭副總司令,祝賀解放軍勝利。電文中說:“希貴黨在於新民主原則下,當仁不讓,以民族生存為懷,多負責任,領導軍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再接再勵,務使完成革命之大舉,以慰四萬萬五千萬父老同胞之期望。”
3.司徒美堂踐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協商
1948年4月23日,在司徒美堂離港返美前夕,中共華南分局的連貫等同誌設宴為司徒美堂餞行。席間,司徒美堂即席親書《上毛主席致敬書》,表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並向“出斯民於水火”的毛潤之先生致敬。司徒美堂鄭重表示:“新政協何時開幕,接到電召,當即回國參加。”但因交通受阻,投遞費時,司徒美堂向“毛主席致敬書”的信直到1949年1月20日才由毛主席回複:“去年十月二十二日惠書,因交通阻梗,今始獲悉。”“中國人民解放鬥爭日益接近全國勝利,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團結全國人民及海外僑胞的力量,完全實現中國人民的獨立解放事業,實為當務之急”,並熱誠邀請司徒美堂“摒擋公務早日回國,蒞臨解放區參加會議”。
此前的1948年9 月12 號,在香港的司徒美堂舉行記者招待會, 對中央社及《華商報》、《大公報》、《華僑日報》、《工商日報》、《星島日報》等十多家報紙的記者發表國是主張,對“五一”口號做出響應。
▲華商報
10 月18 日,司徒美堂應陳其尤之請發表書麵聲明《擁護中國共產黨“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 的聲明》。《聲明》說:“今中共及民主黨派所號召以四大家族除外之新政治協商,進行組織人民民主聯合政府之主張,餘認為乃解決國內政治問題唯一良好之方法,熱誠表示擁護”,“陳其尤同誌等所繼續組織之致公黨,民國二十年去港組中央黨部時,美堂以親自出席,加以簽字讚同。今能徹底整頓,奮發前進,揭民主政治之大旗,為新政治協商,人民民主聯合政府之主張,堅決奮鬥,美堂以洪門老人地位,深表同情,並竭力讚助”,“中國致公黨之民主工作,乃洪門兄弟之良好楷模,必須團結並進, 以爭取中國革命之徹底成功”。
▲1949年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
1949 年9 月21 日至30 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司徒美堂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49 年10 月1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司徒美堂以致公黨的身份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並兼任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
在隨後的政治協商工作中,司徒美堂回鄉視察僑鄉土改的實情,就如何對僑鄉土改政策提出了富有預見性、建設性的意見。
4.司徒美堂對華僑的團結和引領作用,為傳播中國共產黨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作出貢獻
在美國多年,司徒美堂相繼創辦了波士頓“廣華華文學校”、紐約“中華公學”等華文學校,並且不遺餘力地發動和協助當地華僑創立了很多華文學校,對華僑社會的互助互濟起了良好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和司徒美堂交往的華僑教育家陳其瑗,作為國民黨的“左派”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流亡於美國三藩市、紐約等地長達17年,直至抗日戰爭勝利才返回香港創辦“達德學院”。陳其瑗在美國的17年中,與司徒美堂相互影響相互進步,共同合作團結華僑,最終回到祖國投身於新中國建設事業。他們兩人的交往體現了司徒美堂和愛國人士的深厚感情,也從一個側麵上突出了司徒美堂作為華僑領袖的形象和歷史地位。
新中國成立後,司徒美堂發表了一係列的文章,對華僑歷史和工作,對於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所取得的成就作出了貢獻,對於團結華僑引領華僑投身新中國的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開國大典
今年(2018年)是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也是司徒美堂誕辰150周年,我們懷念這位洪門老人,也更加明晰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所帶來的歷史成就。
司徒美堂去世後,廖承誌代表中央政府在公祭大會所致悼詞中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是對於這位洪門元老、致公先輩、一生愛國的華僑老人所做的最高褒揚:“(司徒美堂)一生所走的道路反映國外愛國僑胞自鴉片戰爭以來所走過的道路……司徒美堂先生所走的數十年如一日的愛國的道路,也是一千二百多萬國外僑胞所走的歷史道路……這幾年來,在這一條歷史道路的進程中,國內成千上萬的愛國華僑的隊伍比起他們的前一輩的人們更為浩大更為健壯了。國外華僑這新的一代對於他們老一代華僑的開路先鋒作用,對於他們所起的先行者的作用,是無限感激的,是永不會忘記的,他們將繼承前人的事業,邁著更為壯闊的大步隨著祖國人民前進!”
(來源:西藏統一戰線,粵海同心,致公黨廣東省委員會,文章有優化改動及圖片修複更新)
*本站部分資料內容收集整理於網絡及文籍,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如有錯誤,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內容